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7日以来,守护东风志愿服务队走进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大川村,开展“东风故里・文化寻根”非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以党建引领、专业赋能为支撑,传承十堰本土非遗文化为核心,围绕四大非遗项目,通过理论讲解、互动体验、实践教学等形式,让乡村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厚植乡土情怀。
郧阳凤凰灯舞:光影流转中的千年传承
作为十堰市郧阳区传统花灯舞蹈,郧阳凤凰灯舞起源于清代,被誉为“鄂西北民间艺术瑰宝”。课堂上,志愿者通过《非遗里的中国》等视频展示和故事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凤凰灯舞的起源、表演形式和象征意义。并指导他们学习“凤凰展翅”“凤凰点头”等基本动作,模仿中感受传统灯舞的灵动之美。

竹溪山二黄:古韵悠长的戏曲瑰宝
竹溪山二黄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汉调二黄的分支,唱腔高亢激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志愿者特意选取山二黄的经典选段进行播放,悠扬的曲调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尽管戏曲学习难度较大,但孩子们仍兴致勃勃地跟着哼唱,体验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

吕家河民歌: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吕家河民歌所在的村落被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这里的民歌曲调悠扬,内容贴近生活,饱含劳动人民的情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唱经典民歌《姐儿歌》,并讲解民歌背后的民俗故事。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乐观精神。
武当武术:刚柔并济的国粹经典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以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技击技法闻名于世。志愿者先向孩子们介绍武当武术的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随后带领他们练习九式太极。孩子们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乡村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十堰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郧阳凤凰灯舞、竹溪山二黄、吕家河民歌、武当武术等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孩子们在了解和传播家乡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也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扎根,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陈敏表示。未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入社区和基层,开展更多非遗传承活动,为弘扬地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