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少年儿童对十堰地域文化的认知,激发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意识,旅游商贸学院守护东风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近日,在十堰市大川村“东风故里·文化寻根”儿童成长驿站暑期学堂中,10名志愿者以“仙山、碧水、汽车城”为核心脉络,为50余名孩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追溯车城根脉:三线精神薪火相传
在《三线建设与车城十堰》课程中,志愿者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生动诠释了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辉煌历程。从“芦席棚”里的艰苦创业,到数十万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孩子们深刻领悟了“马灯精神”的时代价值,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强大凝聚力。
志愿者现场展示了东风汽车模型,结合十堰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轴,讲解从第一辆东风卡车下线,到如今新能源汽车驰骋全球的蜕变。“原来我们的城市是这样诞生的,前辈们真是了不起!”现场一名孩子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解码武当匠心:传统智慧照鉴未来
《武当建筑文化与匠心魅力》课程以趣味故事开篇,将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恢弘历史娓娓道来。志愿者通过对比故宫与武当建筑的等级规制,用“一柱十二梁”“600年长明灯”等鲜活案例,展现了古代匠人,征服自然的智慧与精益求精的匠心匠艺。
“这些工匠就是超级英雄,没有他们的巧夺天工,哪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文化遗产!”孩子们围着志愿者展示的武当建筑模型,一边观察屋檐结构,一边发出阵阵惊叹。

共护一库碧水:移民大爱润泽北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壮举在《移民故事》课程中化作一段段具象可感的记忆。志愿者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为切入,逐步展开南水北调伟大构想、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现状。
当讲到十堰人民为支持工程建设两次移民46.9万人,不少家庭“拆家舍业跟党走”的动人场景时,课堂里格外安静。“国家在上,我把家乡献给您”的朴素誓言,让孩子们热泪盈眶。孩子们坚定表示:“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库清水,这是十堰人的光荣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人物点亮信仰
课程还通过红色短视频、地方戏曲等形式,再现了朱正传等十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一张红色传单的故事”本土革命故事。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学唱红色童谣,用情景剧演绎革命场景,让红色历史从文字走向现实。孩子们在“身边人”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悄然生根。
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
大川村村干部表示,暑期课堂以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为魂,通过沉浸式课堂点燃了孩子们探索家乡的热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守护东风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强调:“地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家乡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才能培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此次暑期课堂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守护东风志愿服务队以文化为桥,让十堰故事焕发时代光彩,为坚定文化自信写下了生动注脚。